2017年9月27日 星期三

楮威格


網誌書寫復健互助會 #Day27


        娘的藏書裡有好幾本楮威格,,小時候那些書恰好都在我睡覺位置旁的書架上(以前娘把每個容許的空間都塞了書架),娘隨意我看她的藏書,就是特別交代《一封陌生女子的來信》這本要升上高年級(至少五年級)才可以看,我覺得娘的分級挺妙的,她不管我看《飄》(是認為我不知道白瑞德把郝思嘉抱上樓去是幹嘛麼(竟然也沒警告不可以翻《素女經》,卻認為陌生女子來信比較危險。自然小孩都是越禁止越好奇,這本有拍成電影版,我就在文化中心的視聽室借來偷看惹,看完之後好失望呀,內容描述一個作家收到一位陌生女子來信,像他告白自己從小女孩時就暗戀上他,此後他們生命有幾次交集,只是每次相逢作家都認不出對方是同一個女孩(欸天哪我這會兒描述著覺得這很有恐怖故事的潛力啊!),他們甚至有個兒子,為了讓他們的兒子享受最好的一切,她下海當交際花(然後在這身分裡他們又再相遇一次),最後她寫這封信是要告訴作家他們的兒子生病過世了,自己在照顧兒子時也染上並恐怕大限不遠,小說就結束在作家:「蛤?」,電影改編的比較浪漫些,男主角對女主角是有印象的(隱約(仍然每次都沒認出是同一人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不知道娘當初禁看的理由是怕什麼?總之,楮威格這麼多篇小說裡陌生女子這篇我覺得最普通,要比傷害性《同情的罪》印象最深刻,這本是作者的長篇小說,描寫男主角少年得意時遇到了身體有缺陷行動不便的女主角,他對女主角很同情,因此對她特別好,好到讓女主角誤會了,以為男主角愛她,但其實男主角只是憐憫她
(甚至帶點自我感覺良好),這種自以為是的同情在旁人的鼓吹下,演變成大家都期待男主角向女方求婚,等到就要被逼上梁山,男主角發現自己實在無法(即使女主角嫁妝豐厚),攤牌的結果女主角自殺了,男主角逃到戰場去,不幸沒戰死,餘生都為當初的行為羞愧。作者將男主角雖同情女主角,但暗自嫌棄她的心態描述的真好,女主角的家庭醫生警告男主角「不當的同情比冷淡無情傷害性更大」一番話讓我印象很深,從此多少影響我處世方式。


        下午在文化中心書庫無意間翻到楮威格寫的《瑪莉‧安東妮》,懷念起兒時很喜歡的這位作家來,又想起來裘德洛在《布達佩斯大飯店》演他也太帥了吧!


補充:回家把書翻出來,家庭醫生那段話是「同情是把兩面刃的利刀,不會使用的人最好別動手。同情有點像嗎啡,起初對痛苦是最有效的解救和靈藥,但不知道使用的分量和停止的界線,就會變成可怕的毒物,人的情感和神經結構一樣都是會習慣成癮的,對同情的癮和嗎啡一樣會越來越大,永無止境,遲早會大到使人無法供應,有一天要對他說『不行』的,可是那時他的痛苦和懷恨之大就不勘想像了。一個人的同情要善加控制,否則比冷漠無情更有害的多。」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