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0月9日 星期五

曙光中的機器人─鋼穴的黎明


        艾西莫夫機器人系列第三本,和第二本《裸陽》相差了二十五年以上,真慶幸我是之後才出生的書迷,不然等個續集要等上二十幾年,這種大坑真是太折磨人了。然而有幸活著看到這本出版的讀者, 一定會同意等待是值得的,不為別的,就為這本真是有夠閃(如果這叫曙光,真不敢想像日正當中是什麼模樣)。想當年艾西莫夫自稱寫不出第三本的理由,是因為他自認無法處裡「愛情故事」和「人機平衡」。關於前者,艾西莫夫是對的,他直向的愛情故事處裡的真可怕!《繁星若塵》是因為薄薄一本我才耐著性子看完,在此我應該把婊這本的樂趣留待帝國三部曲的感想。至於人機平衡這點,確實,他醞釀多年之後,果真……更歪了。

裸陽─失衡的碳/鐵比例




        如果有一天,人類真能完全從勞力中解放,不再有人迫於生計而從事危險的勞動,或是受困於無聊乏味的呆版工作,甚至連最基本的勞動都不需出力,如此,人類可以成就什麼?我們會邁向更高的精神層面,或是因無所事事而覺得人生乏味?

       《裸陽》的故事背景,索拉利,正是一個這樣的世界,人口和機器人比例為110000,人類完全不必做事,一切都有機器人代勞,而人和人之間幾乎沒有實質接觸,完全靠立體視訊溝通。孩子在還是胚胎時,便從母體移出,交由專門機構養育,抹除人類天性中的團體性格,因為和人的近身互動被認為是骯髒的行為,偏執一點的話,還會因此歇斯底里。偏偏就有個索拉利人,被近距離敲破了腦袋。索拉利人面對兩百年來首次的暴力謀殺事件,反應大概像這樣:
  

鋼穴─ 基器人的搖籃



  
        沒有錯字(正色),就是基器人,所以這篇也沒有營養(理直氣壯)

     《鋼穴》成書於一九五三年,那時候人類連月球都還上不去,所以書中提到的一些未來技術,以現在眼光來看都相當脫節,例如說,都已經有機器人了,竟然還在用膠捲書,真是心酸。不過科技層面不是重點,無妨本書的可看性。作者將故事背景設定於未來的紐約,那時候的地球約有八十億人口,為了平衡人口與資源分配的壓力,地球人類建立了「鋼穴」,一種大規模(可容納一兩千萬的人口),與自然隔絕,自給自足的城市,其制度有點像是「公社」。而地球過去為了舒緩人口壓力的殖民星球,一千年前脫離地球獨立,成為外圍世界,成了在文化和體質方面皆不同人類的太空族。太空族五十個星球加起來的總人口,只有五十五億,然科技比地球進步,如今已反過來扼住了地球,限制地球人往外世界移民。因為人口少,科技又極為進步的緣故,太空族生活相當依賴機器人,也以他們的機器人技術自豪,甚至想把這種模式引入地球,為此外世界人在紐約建立了太空城,試圖將地球改造成人機共存的社會。但地球人口過剩,他們將機器人取代人力的行為,視為剝奪他們工作和生存權的表示,機器人在地球受到大眾敵視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太空城的機器人專家,薩騰博士在自家遭人殺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