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

吹動大麥的風─Faith or death


              《吹動大麥的風》被我默默的列入必看片單之中,卻遲遲沒付諸行動。愛爾蘭獨立的歷史,我不十分熟悉,這部電影,對我來說就像某種不願面對的現實,唯一安慰的是,如今我們知道歷史結果,就像已經偷看了結局,你可以安心看過程了。即使是這麼痛的過程。

        戴米恩(席尼墨菲)從來沒有期望當烈士,他原本希望,對不合理的行為,能不看就不看,對於高壓統治,頂多腰多壓低些,順從的過日子,最重要的,平平安安的過日子;但當他正視問題,他再也無法裝作問題不存在,即使他哥哥泰迪求他放手。如同戴米恩臨刑前自獄中寫給太太的遺書:「我不願捲入這場戰爭,卻捲入了,縱使現在想脫身,也脫不了身了。」


        1920年,戴米恩原本立志成為成功的醫生,準備前往倫敦有名的醫院實習,出發前一天,和同伴們一起比了場球賽,觸犯英國規令愛爾蘭人不得集會的法律,引來軍人上門找麻煩,不料在報名的時候,年輕的米宏不願意用英文說自己的名字,故意說英軍聽不懂得蓋爾特語,惹來殺身之禍。隔天戴米恩的哥哥,泰迪,愛爾蘭共和軍的領袖之一,請求戴米恩留下,一同對抗英國不合理的統治,戴米恩回說:「米宏之所以會死,就只因為他不肯說英文,這樣就算是烈士嗎?」但當他在車站目睹手無寸鐵的列車長和司機柔性的反抗,以及英軍的蠻橫,戴米恩放棄前往倫敦行醫的夢想,返家加入共和軍,宣示為愛爾蘭的自由與獨立奮鬥。

        戴米恩是標準的知識份子,有知識份子的良心,卻不一定有行動力,不過當他下定決心,就會貫徹到最後。當初和哥哥一起被抓入監獄時,戴米恩曾對那位司機說,泰迪一直是他的偶像,一貫的行動派,不像他,書讀的挺多,卻只是嘴巴厲害而已;面對英國軍官的審問,他也是滔滔不決的拿民主決議的道理反擊,逼的英國軍官大喊:「我又能怎樣?我也是奉命行事!」(且讓我們思考一下奉命行事的意義),逃出來後,他們受命要槍斃告密者,雖然大家都知道,告密的同伴不是有意的,他只是個孩子,只是太害怕了。戴米恩說:「我學了五年解剖學,現在卻要一槍射穿他人心臟…希望愛爾蘭真的值得。」

        1921年,英國同意停戰,簽訂英愛條約,英軍全面撤出愛爾蘭,愛爾蘭成立自治邦,但仍效忠英王,包括戴米恩在內的共和軍大多不服,因為這根本換湯不換藥,只不過統治者鷹犬從英軍變成愛爾蘭自由軍罷了,對戴米恩來說,他反抗的不是統治者,而是不合理的行為,他左傾的思想自此和右派的泰迪出現歧異。面對反對聲浪,愛爾蘭天主教會宣佈,這項協約是經過羅馬教會認可的,也是全民投票通過的,戴米恩當場嗆聲:「當全世界最強大的帝國威脅不惜一戰,這樣的協約不是民主自決,而是集體恐懼!」雖然泰迪警告戴米恩別輕舉妄動,遲早有一天,愛爾蘭會全面脫離英國獨立,戴米恩還是加入共和軍的行列,以武裝游擊的方式繼續抗爭。末了,同一間牢房,不同的統治者,成為愛爾蘭自由軍的泰迪戴米恩供出同伴,換取特赦,戴米恩對哥哥說:「我曾一槍射穿了克里斯的心臟…而你知道為了什麼,我絕不會當一個告密者。」

        戴米恩從來沒想過要為信念而死,他只是做認為對的選擇,即使那樣的選擇最後要了他的命。我們的期望都是一樣的,就像戴米恩一樣,只求能平順的過日子,就這點小小的願望,有時候,很遺憾,時局卻不允許,很遺憾,除了自己,沒有人會幫你爭取,更遺憾,你可能甚至享受不到爭取的成果。Faith or Death,並非兩者只能擇一,並非選擇信念就等於得死,人終有一死,差別在於化為烏有,或是留下一個期望,一個更好的期望。戴米恩不是為了死守立場而死,他的堅持在於,他對人性仍有信仰,他願意相信現在的堅持,可以換取後代的未來,願意相信一個他無從參與的未來,並相信,到那時,會是一個更合理的社會。

       愛爾蘭於1949年獨立,北方六邦分裂為北愛爾蘭,歸屬英國。

  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